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17-8229182

古桥古树古庵 明德古韵悠然
2020-06-04 17:38
举报
 
古桥古树古庵 明德古韵悠然
作者:祝真珍
   营山县明德乡古称石河场,因发源于北山的小河穿场而过,河滩乱石如鳞,河水推波涌浪,石河场因此得名。民国时期营山县政府赠给该石河场一匾,书“明德”二字,始更名为明德场,随后乡名因之。明德乡境内有保存完好的民国廊桥、以及苍劲挺拔的古柏群,还有一座神秘的古庵院。近日,来到这个南充最东边的乡镇,探寻它的悠悠古韵。
木质廊桥 桥身曾雕刻避水神兽
  从南充城区出发,两个半小时车程,便进入明德乡境内。在营山县档案馆馆长任颖辉带领下,来到离乡镇府仅一墙之隔的石河边,一座历经流水的冲刷和岁月的洗礼,八十余年岿然不倒的“明德桥”矗立在河床之上。
  这座木质廊桥长约14米,宽约4米,整个桥面上都建有瓦房,穿斗木结构,飞檐翘拱,遮掩住了整个桥面,在廊桥顶部梁柱上用墨笔题刻建造年代为民国21年(1932年)十月,左右分书“一亭高拱,万象森列”对联。桥上的廊房既可遮挡阳光,又可避风雨,桥两侧建有长条木椅供行人休憩。廊桥的两边栏杆用长一米左右的木板竖直钉立而成,宛如木头栅栏。凭栏观望,只见桥旁竹影婆娑,桥下小溪流水潺潺。
  “过去在桥墩上刻有一条龙,还能清楚地看到龙身上的鳞片,不过后来被破坏了。”年长的村民对记者说到。对于这个的说法,任颖辉表示有一定的真实性。任颖辉说,在古代修桥时,一般都会在桥头或者桥身某个地方安置成双成对的避水兽,以“保佑”大桥避免水灾,给当地百姓带来平安。
  “避水兽又称蚣蝮,就是龙的儿子,头部有点像龙,不过比龙头扁平些,更接近于兽类,有点狮子相,头顶有一对犄角。身体、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。”任颖辉解释村民将蚣蝮看作成了“龙”也不足为奇了。
  据任颖辉介绍,这座廊桥是由民国时任“营山县阴阳学训术”的鲜庚瑜主持建造,明德当地的实业家陈紫垣捐建,明德桥横跨石河之上,为两岸生民提供便捷通道,目前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古柏树群 年长古树已超千年
  离开明德桥,一行人又来到了在海拔800多米的田坝嘴山上,这里有一片由几十根粗大翠绿的柏树组成的古柏群。
 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一路上行,记者看到,在一处山梁上,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柏树林,这里就是田坝嘴,田坝嘴大坟山古柏群就位于这里。
  任颖辉介绍,田坝嘴大坟山面积约10亩,坐北朝南,像一幅倒置的半圆扇面,85株古柏树就环绕在山梁四周生长着。关于古柏树龄,已无从考证真实的数据。据当地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测算,这里的古柏群大约有500年左右,最古老的柏树估计已超过千年。
  当地的村干部告诉记者,田坝嘴大坟山又叫肖家大坟山,相传最早的拥有者姓彭,彭家请风水先生在那里看地,当时这里在冒烟被认为风水好,彭家于是在这里葬坟。后来被肖家、邓家买下,用作墓葬之地。在田坝嘴大坟山,当地村民说,不要说砍树,普通人进入坟地,都是受到俗规民约限制的,早些年妇女就不得擅入。坟地外沿有条路,据说许多年里也都禁止通行,往来行人需走坝嘴坎下的田边小道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村里没有人敢动这些柏树,哪怕是一根枝桠,一块树皮,也没有人打这些柏树的念头。
  看到,这里的每株柏树都是苍劲挺拔、郁郁葱葱。几十株高大耸立的古柏树,组成了一道深绿的空中屏障。走近了,一股浓郁的清香会扑鼻而来,这就是古柏枝条所散发出来的香气。虽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,却依然生机盎然。硕大的树冠如巨伞遮天蔽日,粗壮的躯干高20余米,最粗的柏树需要两三个人合抱,最细柏树也有脸盆般粗。几乎每株古树都有根须裸露在泥土外,自下而上20米左右的躯干,树皮大部分剥落,印记着岁月的沧桑。
小村庄中 隐藏着神秘古庵院
  位于明德乡干河村的天嘴梁山上,有一座保存完好的院落,当地人都称之为“萝卜庵”,在明德当地的名气很大。
  关于萝卜庵庵名的出处,据当地村民讲,这与过去在萝卜庵旁边一块形状如同萝卜的巨石有关,在当地还流传着“一个大萝卜,九十九人吃不完”的传说,足以见得这块石头之大。
  天嘴梁山海拔不是很高,呈“U”形簸箕状,萝卜庵就隐藏在这个“簸箕”中间。步行约20分钟左右,忽然发现前面有一角飞檐从绿叶中探了出来,接着,一道青瓦白墙映入眼帘。等走到跟前,一座完整的院落尽收眼底,这座萝卜庵“藏”得可真是严实。
  萝卜庵坐北朝南,一左一右两排木瓦结构组成的庙宇,占地约200多平方米。整个寺内已长满了杂草。左边一排是中殿,右边是一栋不大的四合院,这就是大殿。
  看到,在中殿的后梁上还留有“清道光七年”等墨书字迹。从这一行尚未被完全抹去的墨迹中可以看出萝卜庵是清道光七年(1827年)修建的。大殿是一栋四合院建筑,一楼一底两间,通宽约10米,进深约20米。中间有一处小天井。看到,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,柱上安有斗拱,承托屋檐,部分梁架上还残留有形状怪异的雕刻和彩绘图案。
  任颖辉介绍,上个世纪50年代,萝卜庵成为乡里公立完小,后来又成为了一所村小,才躲过历次劫难,免遭拆毁。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,萝卜庵经过当地村民一年又一年的维修、增建,这座古老的庵院才又完整呈现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,文物专家实地考察,发现了这座藏于深山一百多年的萝卜庵,目前确定为营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 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推荐阅读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